工程造价课程改革方案

作者: 审核: 复核: 时间:2012-12-10 点击数:

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方案

一、专业建设的基本情况

21世纪高职人才的培养要求是:培养道德、素质、技能、知识、情感能持续发展 ,具有综合实践能力 ,从一线起步 ,能迅速脱颖而出,创新创业的高级技术应用型、技术管理型、技术技能型的人才。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 ,主要面向建设业主单位、施工企业、造价咨询企业、监理企业、项目管理企业、房地产开发公司、设计企业等单位 ,其岗位指向就是造价员或造价工程师助手。

中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主要围绕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展开。但造价员的工作目前主要是集中在招投标与合同准备阶段、结算阶段 ,并且以提供计价服务 包括概预算编制、清单编制、招标控制价编制、投标报价编制、工程结算编制等 为主、以提供招标评标、合同管理服务等为辅。

通过对行业企业的跟踪调查和本校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毕业生反馈的信息获知:企业不但要求毕业生能熟练准确地编制与审核工程造价 ,还要求他们能够胜任现场的施工管理、成本核算并有较好的投标技巧 ,期望他们能对各种造价进行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分析 ,并提出有关合理化建议。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按照行业和企业对造价员职业岗位的要求 ,培养具有较好职业道德素养和持续学习能力 ,并能运用工程造价管理知识和信息化手段去解决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具有综合的工程造价职业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技术管理型、技术技能型的人才。其职业指向应是造价员或造价工程师助手。

学校应当走出去,要用一个桥梁或是纽带把施工企业和学校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而这个桥梁或是纽带就是到施工企业做一定的工程试验、研究,同时增加学生的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此外,我们在学校的教学中也应当把理论学习和生产实际联系起来,加强多媒体教学,加强实验课和学生的动手能力,打破他们与实际工程建设的隔阂。

二、专业建设的规划与思路

1、 专业教学体系的现状

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要求高职高专职业院校要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融 “教、学、做 ”为一体 ,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建设行业的迅速发展 ,对高职教育的工程造价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 ,进行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创新已迫在眉睫。

2、 专业开发的理念

(1) 我们应坚持“就业”导向,瞄准建设行业,探索跨界“职教”,构建“校企”联体,实现“创新”发展。立足福州,服务海西,传承船政职教文化,创建闽派职教特色,打造建筑职校品牌。

(2) 完善“2+1”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已在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实施,取得了一些成果,发现了一些问题,针对问题所在,找到破解良方,完善培养模式。

(3) 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提高学历、工程轮流顶岗以及外聘能工巧匠等方式,建立一支具有教育观念新、师德高、教学水平高、行业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职称、学历、学缘、年龄结构合理,专兼职结合的,有丰富实际工作能力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专业课教师均应具有“双师”或“准双师”素质。

(4) 课程体系构建和教学内容改革。构建“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工学结合”特点的专业核心课程,整合课程内容,突出专业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一步加强课件和网络课程建设,提高教学的效果。

(5) 实训基地建设。目前校内实训基地具备了实训需要的基本条件,还有一部份还在进一步建设与完善中,要完成赋予基地在实践环节的重大作用,需要规范基地的建设、管理、使用过程,更好地满足工学结合和教师实践能力锻炼的要求。

3、 专业秉承的创新精神

(1)办学模式创新

(2)培养模式创新

(3)教学模式创新

“行动导向,理实一体”,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按照生产实际设计并实施教育,构建和完善理论与实践紧密衔接的教学模式,在“校中厂,厂中校”教学平台上,实行“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新模式。

(4)课程模式创新

基于工作过程,建立“三位一体”课程模式,即课程内容“岗位化”, 课程体系“模块化”, 课程特征“校本化”。建立由行业、企业、学校和有关社会团体、个人等多方参与的教材建设机制,创新教材的展示方式。

(5)评价模式创新

以贡献和能力为依据,按照企业用人标准构建学校、行业、企业等多方参与的评价机制,提出“学分管理,过程激励,多元参与”评价创新模式。

(6)师资模式创新

以改革教师培养、评聘和考核为核心,创新激励机制,注重提高教师德育工作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实训指导能力等综合素质;改善教师队伍结构,聘用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社会能工巧匠等担任兼职教师。实现“专业教师技师化,企业专家教师化”师资培养模式创新。

(7)德育模式创新

“主体主动,扬长扬善”。

三、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1、专业培养目标

工程造价管理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工程素质和较强的岗位技能,获得工程建设造价师基本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训练的,具有工程建设项目的土建、安装和装饰等专业的估价能力、工程招标标底和投标报价的编制和审核能力的高等应用型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

2、职业能力分析

(1)职业基本能力:包括熟练识读土建、设备和装饰等专业的方案图、施工图和竣工图,参与施工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应用计算机绘制工程图纸。掌握建筑材料的分类、基本性能和用途及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和发展; 掌握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建筑构造、建筑结构和建筑设备的基本知识。

(2)工程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和投资估算的能力:熟悉我国投资管理体制、融资方式、融资程序和融资成本及工程建设管理制度;掌握建设项目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的方法和程序;掌握工程经济的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及评价,掌握投资方案的评价和选择方法,掌握价值工程的活动程序及价值工程中功能评价与功能改进的方法。

(3)编制招标、投标文件和参与招投标活动的能力:包括熟悉建设项目招标程序和评标定标方法,掌握招标和投标文件编制方法; 掌握建设工程施工招投标标底的编制和审核、掌握投标报价的方法和策略,投标报价编制方法。

(4)工程项目管理和施工现场组织和管理的能力:熟悉工期、质量、造价三项管理目标的关系; 建设项目的建设程序; 建设项目管理的组织形式;项目计划的基本内容,进度计划和成本计划的关系;熟悉土木建筑、设备安装工程主要施工程序与方法;掌握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原理及施工组织设计优化; 掌握流水作业原理及横道图在施工中的应用;掌握施工网络进度计划技术;

(5)工程合同管理和工程索赔的能力:包括熟悉经济法、合同法的有关内容,了解工程建设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内容;熟悉建设工程合同的订立和建设工程总承包合同及勘察、设计合同的基本内容;掌握施工合同的主要内容;掌握工程变更和合同价款的调整方法; 熟悉工程索赔的概念、处理原则、分类、内容与证据;掌握工程索赔程序和索赔的计算;熟悉工程价款的支付和结算方法;

(6)编制、审核工程造价文件和控制造价的能力:包括掌握我国建设工程造价的构成与计算方法;掌握工程造价计价依据;掌握建设项目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掌握竣工决算的编制和竣工后保修费用的确定;掌握工程财务和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7)应用计算机进行工程造价确定、管理和控制的能力;包括应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工程量的计算、工程造价的计算和进行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

3、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1) 完善“2+1”人才培养模式。即用3年的时间,将学生考取岗位资格证作为目标融于日常教学之中,教学计划中列出学生可以考证种类,规定学生应当考取的资格证书数量;再用1年的时间,利用资格证书能够胜任的岗位进行顶岗实习。保证学生顶岗即上岗,上岗即就业。完善教学质量保证措施,建立就业信息反馈机制,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需求情况,教学计划实行动态调整。

(2) 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做到“三个渗透一个贯穿”。把公共基础知识渗透到基础训练中去;把专业基本知识渗透到专项实践中去;把专业知识渗透到专项实践和综合实践(如综合实训、顶岗实习)中去。分别体现学生通用能力、职业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将思想素质、人文素质、能力素质和职业素质培养分别贯穿到各个的教学环节中去。

(3) 课程体系构建、教材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根据水利工程技术领域要求,以职业实践过程为导向,重构课程体系。建设“工学结合”特点的专业核心课程,突出专业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带动,以岗位能力培养为重点,与企业合作开发体现“工学结合”特点的优质课程和课件。课程内容着重体现三个方面,一是专业目标必需的基本知识部分,二是专业延伸知识部分,三是技能培养训练部分。

(4) 实训条件建设。建立校内工程造价专业综合实训中心。为学生提供专门的机房,以造价公司的模式对学生进行培训,让学生能更好的融入将来的工作之中。

(5)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①加强师德建设,提高职业素养。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坚持开展以为人师表、关爱学生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树立师德建设标兵,倡导教师爱岗、爱教、爱学生的风尚,培养教师的职业情感和责任意识,引导教师安心、倾心从事职业教育事业,正确对待名利,激励教师做以身立教、敬业奉献的模范。

②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要求,引进具有实践能力的专家型人才。不拘一格地吸收企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加入专业教学团队,充实教师队伍。通过进修学习、企业锻炼等方式培养和造就一批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带动专业群的发展。

③通过学校内部教师培养措施,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和学历水平。新教师上岗前必须在指定企业进行不少于6个月的专业实践训练;每年选送4-6名教师到生产一线锻炼学习或挂职锻炼,针对性的开展专业技能训练和学习,学习时间不少于2个月;在校的专业教师在承担理论教学任务的同时必须到校内实训基地参与实训指导。鼓励教师参与项目研究、技术开发、技术应用推广和职业技能资格考试,从中获得实践经验和高层次职业资格证书,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层次。

④认真领会学校关于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选拔文件精神,对照条件,创造条件,完成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育和认定工作,使他们真正在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激励和鼓舞其他教师愿意多干事、干好事。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版权所有   地址:德州市德城区大学东路689号  邮编:253031